在孩子接触绘画的过程中,家长和老师可能会常听到孩子说“我不喜欢画画”“我不画了”“我不想学”等表现消极的绘画心理。其实,遇到这些我们大可不必太担心,应积极地分析其中的原因,因为从科学的角度上讲:没有孩子不喜欢画画,孩子不自信、不愿意画一定是有原因阻止孩子用绘画的语言表达自我,一定是有原因阻碍了孩子的心,让孩子产生胆怯退缩的心理。
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——罗恩菲德曾说:“说我不会画的孩子,已经被压抑了自然的创造性”。
在儿童美术活动中,首先是儿童愿意主动表现,而不是被动接受技能。老师、家长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观察生活,体验生活中各种线条,色彩的丰富变化,并引起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嗅觉及味觉的联想,从最稚嫩的表达开始,激发和鼓励他们探索和创造,而不是急于画出一幅“好作品”出来,更不要以那种客观,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贬损孩子充满天真的、“不合理的”、梦幻式的表现方式。
在儿童美术活动中,绘画是孩子认识世界,表达自己感受的一种成长方式,在绘画的过程中,孩子在学习自我表达,创造及享受与人交流的成就感,这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天然的成长方式。
那么孩子不愿意画画的原因有哪些呢?
1.过多学习简笔画、示范画
受到过多概念化造型的辅导,让孩子不再观察思考,不会想象表达,只会机械地重复大人给予的“结果”,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对绘画失去乐趣和兴趣。
2.过多的批评,让孩子心灵受创
总是被批评画得不好,画的不像,或作品经常被拿来作比较,这么做的后果会让孩子逐渐失去自我、失去想象、失去创造,最后失去对绘画的乐趣和兴趣。
3.经常被指责浪费材料,弄脏环境
孩子经常遭受指责或埋怨浪费了绘画材料、弄脏了衣服或环境,这些都会让孩子失去绘画的乐趣和兴趣。
对面孩子的不愿意、不再学绘画,家长应该怎么做?
1.多鼓励孩子
家长不要用“别弄脏衣服和手”等言语限制孩子。建议家长看到孩子接触新事物、颜料弄脏衣服时,不要批评指责孩子,用自己积极的情绪带动孩子一起玩,多说一些鼓励的话,帮助孩子树立信心,要给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时间,不强求孩子必须做或做出什么。
2.学会欣赏孩子的作品
家长要懂得欣赏孩子的作品,对于不理解、看不懂的作品应该学会和孩子沟通,让孩子踊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。其次,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,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尊重孩子作品的行为,为孩子提供保管作品的袋子,不把孩子的作品悬挂在向阳的地方,不把孩子的作品张贴在人来人往、容易刮碰的地方等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欣赏规则,用图式进行表现,提示家庭成员共同遵守。
3.一起亲近、观察大自然
建议家长利用周末、节假日带孩子外出亲自体验大自然的美好,引导他们感知事物的外部轮廓。在引导孩子观察事物时,要特别鼓励孩子运用多种感官,如让他们亲手摸一摸。孩子画完后总喜欢把自己的绘画内容讲给别人听,作为倾听者,家长要坐下来认真倾听,而不是一边做着家务忙着别的,一边听幼儿的讲述。